【媒体报道】时隔14年,器官移植技术规范“更新”!第900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解读新规变化后的意义

 

 

 

 

撰文| 林 颖 林 鹃  张巧芸

 
 
 
 

专家简介:吴卫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从事泌尿外科、器官移植和男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4年。擅长肾移植、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精通各种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SCI论文16篇,完成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在内研究7项。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0年版)》(下称《管理规范》),是我国开展人体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六种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由原卫生部印发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在实施14年后废止。

 

那么,新版的《管理规范》对未来的器官移植将带来哪些影响?本报记者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吴卫真进行了解读。 

 

 

 

 

变化1:取消了开展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等级限制

 

        按照旧版管理规范,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疗机构必须为三级甲等医院。新版规范取消了这一规定。

 

        解读:本次变化符合医疗“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取消器官移植医院的等级限制后,将会有更多医院加入器官移植的队伍中,这对于促进人体器官的捐赠和移植,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取消等级限制并不意味着降低器官移植技术“门坎”。器官移植毕竟涉及到麻醉管理、心肺管理、呼吸管理、透析等多学科合作,还有伦理和管理层面的要求。因此,新版的《管理规范》在取消等级限制的同时,对开展器官移植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的要求进行了细化。

 

        变化2:取消了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相关手术例数要求

 

        按照旧版规范,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师应完成一定数量的移植相关手术。

 

        在新版《管理规范》中,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相关手术例数要求被取消了,并明确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应当由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军队卫生部门认定的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开展。

 

        解读:目前肝、肾、角膜移植已经属于规范化的手术,对于很多医院的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眼科医生来说,只要在相应器官移植培训基地经过培训,获得考评资质,就有能力开展器官移植。但受旧版手术量的限制,这些外科医生无法开展器官移植,这就造成我国器官移植医生短缺的局面。

 

       卫健委出台新版管理规范,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鼓励更多医生参与器官移植手术,并让全社会形成捐献器官的氛围。当然,放开不等于放任,对从事器官移植医生的资质,还是严格要求的。只有能完成一定数量和一定难度的非移植相关手术的医师,才可以从事器官移植工作。

 

        变化3:强化了器官分配的规范和管理

 

        在新版《管理规范》中,明确规范使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术后72小时内完成相关数据上报。

 

        解读:随着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器官供体分配更强趋向科学和符合伦理。新版《管理规范》对器官分配提出了更为规范的要求。

 

        有望缓解人体器官移植供需矛盾

 

      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现在是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国,按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在两三年内可能成为全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

 

       不过,在近日举办的2020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委黄洁夫指出,目前我国仅有173家医院可以实施器官移植技术,而实际我国患者对移植医院的需求量是300家。

 

      不仅如此,器官移植中供需矛盾还十分突出。据统计,我省每年可供移植的肾脏只有百余个, 而全省尿毒症患者有近千名,移植供体短缺十分明显。

 

     “如果做移植的医院、医生多了,对器官捐献也会起到一个带动作用,而捐献数量的提升,会让更多医院、医生加入移植队伍,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吴卫真说。

 

 

·END·
 

 


 

2021年1月12日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时隔14年,器官移植技术规范“更新”!第900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解读新规变化后的意义
收藏